食品.保健品主要由食品调料研发、食品检测、保健品分析检测,上市申报类工作等
理化指标 | 水分、气味、密度、净含量、灰分、干燥失重、灼烧残渣、比旋度 |
营养成分 | 蛋白质、脂肪、维生素、碳水化合物、糖、膳食纤维、钠、脂肪酸、微量元素等 |
功效性成分 | 阿胶含量、阿胶驴源性检测(辨别掺假)、三七粉含量(人参皂苷RG1、人参皂苷RB1、三七皂苷R1)、玛卡烯、总芥子油苷、马卡咪唑生物碱、甾醇、多糖、芦荟苷、大蒜素、左旋肉碱、大豆低聚糖、大豆异黄酮、矿物质类、咖啡因、肌醇、多糖、山梨糖醇、麦芽糖醇、氨基酸、乳杆菌、胆甾醇、亚油酸、亚麻酸、EPA、DPA、DHA、绿原酸、牛磺酸黄酮、皂苷类总黄酮、芦丁、总皂甙、大豆总皂苷、红景天苷、人参皂甙、黄芪苷、芍药苷、罗汉果皂苷、茶多酚、L-肉碱、大蒜素、原花青素、番茄红素、辅酶Q10、总蒽醌、葛根素、五味子醇甲、五味子甲素、五味子乙素、茶多酚、肌醇、叶酸、萜类及挥发油、SOD酶活、抗氧化能力检测 |
激素类 | 肾上腺皮质激素、糖皮质激素、盐皮质激素、乙烯雌酚、孕激素、二醇、雌雌三醇、雄性激素类、睾丸酮、促性腺激素、生长激素类、生长激素释放激素、丙烯氯倍他索 |
违禁类药物 | 减肥产品:西布曲明、芬氟拉明、酚酞、东布曲明、奥利司他、利莫那班、麻黄碱 |
降血糖产品:甲苯磺丁脲、格列苯脲、格列齐特、格列吡嗪、格列喹酮、格列美脲、瑞格列奈、盐酸吡格列酮、盐酸二甲双胍、盐酸苯乙双胍 | |
补肾壮阳类:那红地那非、红地那非、伐地那非、西地那非、豪莫西地那非、他达拉非、硫代艾地那非、伪伐地那非、那莫西地那非 | |
降血压类:阿替洛尔、盐酸可乐定、氢氯噻嗪、卡托普利、哌唑嗪、利血平、硝苯地平 | |
止咳平喘类药物:茶碱、磺胺甲噁唑、醋酸泼尼松、地西泮、马来酸氯苯那敏、盐酸苯海拉明、枸橼酸喷托维林、磷酸苯丙哌林 | |
抗风湿类药物:氢化可的松,地塞米松、醋酸泼尼松、阿司匹林、氨基比林、布洛芬、双氯酚酸钠、吲哚美辛、对乙酰氨基酚、甲氧苄啶、吡罗昔康、萘普生、保泰松 | |
常规有害物质 | 重金属及元素:铅、镉、汞、铬、砷、稀土(16项) |
农药残留:有机氯、有机磷、拟除虫菊酯、氨基甲酸脂、除草剂、杀菌剂等500多种农药残留检测 | |
微生物:细菌总数、真菌、沙门氏菌、金黄色葡萄球菌、大肠杆菌、生孢梭菌、产气荚膜梭菌、绿脓杆菌等 | |
毒素分析:毒素黄曲霉毒素B1、黄曲霉毒素M1、赭曲霉毒素A、展青霉素、桔青霉素等 | |
添加剂分析:塑化剂、防腐剂、人工色素、抗氧化剂、甜味剂、维生素类、有机酸、咖啡因等近60种食品添加剂 | |
配方分析/成分分析 | 防腐剂(山梨酸、苯甲酸等),着色剂(胭脂红、柠檬黄等),甜味剂(糖精钠、甜蜜素等),抗氧化剂(叔丁基羟基茴香醚),漂白剂(亚硫酸盐、二氧化硫),护色剂(硝酸盐、亚硝酸盐),水分保持剂(磷酸盐等) |
30天喂养试验 | 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(2003年版) |
对胃黏膜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 | 国食药监保化[2012]107号 |
辅助降血脂功能 | 国食药监保化[2012]107号 |
改善睡眠功能 | 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(2003年版) |
缓解体力疲劳功能 | 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(2003年版) |
急性经口毒性试验 | 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(2003年版) |
减肥功能 | 国食药监保化[2012]107号 |
染色体畸变试验 | 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(2003年版) |
生殖毒性试验 | 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(2003年版) |
通便功能 | 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(2003年版) |
微核试验 | 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(2003年版) |
细菌回复突变试验(Ames试验) | 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(2003年版) |
小鼠睾丸染色体畸变试验 | 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(2003年版) |
小鼠精子畸形试验 | 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(2003年版) |
增加骨密度功能 | 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(2003年版) |
增强免疫力功能 | 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(2003年版) |
致畸试验 | 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(2003年版) |